深圳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亮點掃描
深圳在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打造了一批以“秒批”、“深圳90”、“不見面審批”、“全城通辦”等為代表的“數字政府”品牌,各區各部門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經驗和做法。
市衛生計生委:發展智慧醫療推進信息惠民便民服務
市衛生計生委根據深圳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發展需要,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網絡強基:加快推進衛生計生光纖專網建設,構建覆蓋全市所有衛生計生機構萬兆到中心、千兆到單位的信息網絡通道,保障人口健康信息高效、快捷和安全傳輸;2017年完成社區健康服務信息平臺和電子病歷數據標準及技術規范;2018年完成公共衛生信息平臺數據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快平臺建設,推進數據融合:2018年建成市級電子病歷庫;以應用為驅動,深化完善數字化醫院建設、公共衛生、藥品管理、醫療保障、綜合管理等業務信息系統。助力醫改,確保醫改政策落地:建成“雙向轉診”系統,建成深圳市藥品第三方交易監管系統,建成深圳市醫師執業管理系統。統籌完善信息系統,逐步建立覆蓋全行業的信息系統;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形成數字信息化體系,支持各業務工作開展,提升業務工作水平,實現人口健康信息化各業務領域協同共享;推進醫療衛生業務領域工作水平和各專業質量控制體系建立;醫療機構間體檢、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發展智慧醫療,推進信息惠民便民服務。
市檔案局: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推動檔案服務改革
2017年,深圳市檔案局推出了深圳市檔案民生實事服務平臺,該平臺成為深圳市2017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工作之一。系統平臺涵蓋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新型城建檔案管理體系,是為應對現階段基層工程檔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數據質量無法保證、數據接收困難等問題提出的一項重要解決方案。二是預約查檔系統,是基于微信公眾號打造的全市性民生檔案查詢便民服務平臺。申請人通過手機操作即可辦理民生檔案的網上查詢和利用預約,按預約時間前往檔案館(室)利用檔案,從而減少來回跑腿,避開查檔高峰,縮短現場利用等候時間。檔案局還承擔“深圳市文件檔案平臺數據庫系統”建設工程項目,以規范深圳市電子文件管理和促進文件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全市黨政機關文件檔案集中統一管理。
市文體旅游局:給公共文化服務插上互聯網科技的翅膀
市文體旅游局進一步完善網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美麗城市》品牌初顯積極效應,信息惠民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根據《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的要求,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推進數字文化館和數字圖書館建設,給公共文化服務插上互聯網科技的翅膀,更好地為市民服務。下一步將積極推動“智慧文體旅游”建設,搞好“深圳文體設施數據化改造”和“深圳游客中心”兩個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數字文化中博物、美術、交響等其他工程的建設,加強行業系統內信息資源整合共享。
市水務集團: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水務業務深度融合
市水務集團積極探索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水務行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供排水運營和服務的智慧化管理。初步建立了“三個在線”:物在線,已經建立了一個從原水到用戶龍頭的自來水全流程物聯網實時監測系統,排水管理也正在配合治水提質工作建設從排水源頭到污水處理排放的物聯網實時監測系統;人在線,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了管網維護系統和水廠智慧巡檢系統,通過200多臺移動終端,實現管網巡查、維搶修、設施養護、管道診斷、管道清疏、工地管理和投訴處理等現場業務管理,以及生產單位內部巡檢管理的智能化;服務在線,在客戶服務領域,建立了全集團統一、規范的客戶服務管理系統,推進全市供水營銷及客戶服務業務規范化、一體化。
鹽田區: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
鹽田區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積極推進“放管服”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決策部署,確保按進度落實2018年工作任務。推行預約延時服務,切實方便群眾辦事,辦事群眾可通過提前預約,申請在周一至周五的18:00—20:00、周六9:00—12:00,到轄區任一行政服務大廳辦理相應事項業務,切實解決辦事群眾“請假難、辦事難”的問題。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提供專項上門服務,主動服務企業,了解掌握企業需求,針對部分業務量比較集中的事項,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將政務服務送上門,到企業集中收件受理,同時向企業介紹政務服務以及部分事項網上操作流程,切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龍崗區:依托轄區行業龍頭企業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龍崗區在建設全區智慧中心的基礎上,推廣適應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協同聯動辦公系統。建設1個中心打造城區智慧中樞,搭建2張基礎網絡支撐智慧應用,推廣5項智慧應用提升政府運轉效率。其次,“擴量+成網”打造時空大數據實現共享共聯。建設大數據平臺和時空信息平臺,深度開展數據清洗、比對和關聯,通過部門之間的橫向、縱向資源整合,將傳統的“川”字形“數據煙囪”變為“井”字形“數據神經網絡”。大數據平臺實現“一庫匯億數”,時空信息平臺實現“一圖視全城”。第三,“慧治+惠民”不斷提升城區百姓幸福水平。依托“互聯網+”和物聯網,通過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成功探索出一條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之路。
光明新區:打造智慧城市標桿城區
近日,光明新區出臺《“智慧光明”總體規劃(2018-2020年)》,以深度感知為重要手段,以大數據為創新驅動引擎,大力推進光明新區信息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總體規劃緊扣光明新區“四城兩區”發展定位,構建以“三網絡四平臺,三門戶兩中心”為核心的總體架構,全面構建基礎設施集約智能、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政務管理高效協同、民生服務主動便捷、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數據融合跨界創新的智慧化發展體系,進而把光明新區打造成為“深度感知、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標桿城區。
大鵬新區:加快推進“數字政府”重點項目建設
大鵬新區重點建設兩個中心。一是智慧大鵬運行指揮中心,以通信、計算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控制等技術為基礎,建設符合大鵬特色的智慧大鵬運行指揮中心,正在進行第二輪迭代開發。二是政務云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基礎工程。
大鵬新區信息化基礎日趨完善,新區政務主干光纖工程立足原有光纖資源建設基礎,逐步實現政務網絡光纖鏈路的全面覆蓋,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已完成項目終驗測評,即將啟動項目驗收工作。大力推進智慧應用,智慧旅游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智慧生態多點推開,智慧公安建設全面加速。
- 上一篇:全國數字檔案室建設推進會在寧召開 2019/12/27
- 下一篇:沒有啦